-
展期
日期:2025-10-23 ~ 2025-10-27
-
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
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展期:2025/10/23 ~ 10/27
晴山藝術中心 / 展位:B 08
▍尊榮貴賓預展 |SVIP Preview ▍貴賓預展 |VIP Preview
10月23日(四) 12:00-21:00 10月23日(四) 15:00-21:00
10月24日(五) 11:00-14:00
▍公眾展期 |Public Opening
10月24日(五) 14:00-19:00
10月25日(六) 11:00-19:00
10月26日(日) 11:00-19:00
10月27日(ㄧ) 11:00-18:00
▍展覽地點|Event Location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
共感 & 對話與再造
晴山藝術中心將在2025台北國際藝術博會策展的主題展,今年精心企畫擴大展位面積至120平方,共計展出11位藝術家。
克里斯妥Christo與妻子珍妮-克勞德Christo & Jeanne Claude包裹主義 對話 劉棟 自由拼貼纖維藝術
張維元 水墨傳統戲曲廟會人物 對話 吳宥鋅 水墨工筆真實與虛擬的共感關係
彭偉新 小中見大山水再造 對話 徐聖淵 從聚焦花鳥世界-看東方岩彩繪畫共感
邱奕寧寂 寞城市水墨 對話 曾新耀 城市語言秘境探索
陳偉毅 鄉間野趣漆畫 對話 胡浚諺 夢幻寫實
旅日韓籍陶藝家---柳濟閏以山為名的當代陶瓷
在2025年台北國際藝術博覽規劃展出11位藝術家中,共感&對話與再造是策展主題,看似藝術家相互之間都有共通使用畫材料之處,也有繪畫主題探討相同之處,他們除了吸取前輩藝術精華後,都更進一步重新再造自我心中桃花源。
晴山藝術中心持續關注台灣新銳及國際藝術家,並積極提攜不同世代藝術家,讓他們在藝術學院畢業後,可以如願堅持藝術創作之路,在積極研究探討自然觀照中,新時代發展裡,不斷地拓展並創建出美學的新視界。
----------------------------------------------------------------------------------------------------------
克里斯妥Christo與妻子珍妮-克勞德Christo & Jeanne Claude 包裹主義 對話 劉棟自由拼貼纖維藝術
Christo & Jeanne Claude Inclusionism Danny Amazonas’s Fiber art國際著名地景包裹藝術家克里斯妥Christo與妻子珍妮-克勞德Christo & Jeanne Claude的版畫及攝影作品,他們的「包裹」創作方式,彷彿是替世界美麗地景穿上特色衣裳,無所不包的創作特色,從澳洲海岸線、巴黎新橋、德國國會大廈,到佛羅里達州小島等都都是他們揮灑創意的好所在。夫妻倆作品遍布世界,雪梨、日本、巴黎、羅馬,他們所包覆的是世界的美景,綑綁的是人們想要窺探的心,這些包覆就像是包裝一般,希望能刺激人們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而這些被包覆的物件,有時反而因為被隱藏了細節,而顯現了最基本的本質樣貌。
在國際上纖維藝術創作享有盛名的拼布藝術家劉棟老師,透過世界著名服裝布料設計師所創作特殊布料,創新的視覺構圖和獨特手藝技巧,在國際纖維藝術上獨創一格。他熱愛自然色彩,善於纖維藝術製作的縫製技巧。將大量不同色彩的纖維織物解構後,以創新視覺的感受,重新加以組合,進而呈現生生不息的創作意念。劉棟並受邀參展英國倫敦時裝與紡織博物館-Fashion and Textile Museum Of London,獲得極大迴響。這是將台灣創作的纖維藝術更進一步地推向國際。
劉棟老師的創作過程是將布料裁切後一層層堆疊後,形成他心中想創作的風景/動物/人物/城市等畫面,其過程與克里斯妥Christo與妻子珍妮-克勞德Christo & Jeanne Claude包裹建築物/樹木公園海岸或書本後,雖然兩者創作的材料,手法各異,但皆創作出來獨特的視覺效果和藝術隱喻。
---------------------------------------------------------------------------------------------------------------
張維元 水墨從傳統戲曲與廟會人物 對話 吳宥鋅 水墨工筆真實與虛擬的共感關係
首次邀請參展藝術家張維元老師,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副教授。張維元從傳統文化美學,融合當代的繪畫語彙,保留東方媒材其經典雋永的脈絡。張維元的創作因受到民間戲曲、宗教或樂曲等的影響,發現傳統音樂起、承、轉、合的鋪陳近似東方水墨觀念中強調聚、散與虛、實的關係。天上人間系列是從人間生活百態中,提取超脫世俗的精神情境,並透過音樂旋律的啟發,使音樂感受延伸至視覺上的轉化,從情境的營造、人物的變形、構圖的律動,表現於民間的戲曲、宗教、樂曲……等主題,試圖從人間凝想中,塑造出異於現實世界的理想國度,達到內外合諧平衡的狀態,張維元從聽覺中揣摩音樂的圖像性,曲調的變化和樂器的安排帶出廟會、京劇、崑曲、各類音樂的想像情境,透過色彩、構圖、造形的視覺構成,企圖從中營造出樂曲的共鳴感受,引起感官意識之間的巧妙聯結;以水墨、膠彩作為創作媒材,透過媒材技巧的運用,並凸顯創作內容的表達,使形式、內容、技巧間相輔相成,讓作品具有個人創作的本質與特色。
吳宥鋅任教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在吳宥鋅的繪畫過程中,便可以看見他是如何解讀與回應當今影像中「擬像」與「真實」的關係。吳宥鋅的創作並非使用蒼勁雄厚的筆調,特別是對人物的摹寫,藉著女性形象流露著陰柔而精緻的氣息,而對於神情的捕捉,每一雙眼睛的細微變化都將代表著不同寓意,更是投射了屬於個人當下的情緒感受;如花瓣般微微開合的嘴唇,裝載著滿腹情緒卻無法一一述說的難處,提供觀者一道道反覆尋味的痕跡。吳宥鋅一路堅持以工筆水墨為主要創作,並對當今水墨發展,不斷找尋突破開創的可能性。
---------------------------------------------------------------------------------------------------------------
彭偉新 小中見大山水再造 對話 徐聖淵 從聚焦花鳥世界-看東方岩彩繪畫共感
宗炳中題到,山水畫家"身所盤桓,目所綢繆",就是在親歷山水間,反覆觀察感受以蒐集形象素材,加入個人感受與人格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畫種。
彭偉新從范寬,氣格雄闊壯美深厚俊拔,大氣磅礡沉雄高古。到郭熙,岩岫巉絕幽奇靈秀,虛實之間雲煙變滅。再到李唐,峻壑聳翠沉鬱凝重,石如積鐵用筆老辣,無不一一摹寫,而於摹寫後之創作, 吸取古人之精隨,融入個人感受。他在岩彩畫的持續不斷的突破,不僅是讓畫面有新的意境和構圖,更在岩彩材質作了大膽改革與創新,讓岩彩的創意生生不息。他將岩彩顆粒研磨更細膩,從而能使岩彩表現出更豐富,更寬廣的的色域。彭偉新的獨特新法是能將岩彩在畫面上的施展,如水墨般的自由揮灑。初看彭偉新的岩彩畫作乍似自然水墨,但卻能保有岩彩特別的色彩厚度與彩度,從而呈現出視覺表現的極大張力,創作出更鮮活的藝術新境界。
岩彩藝術家徐聖淵,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於2014年獲得《全國美術展》膠彩第一名。今年提出以岩彩的工筆寫實自然的技法,來探討花鳥為主題的研究,從大自然的力量,賦予花草蟲鳥靈性精神;藝術家的思想,造就萬物超越物質之美的深刻情感。藝術家巧妙地運用在岩彩材質的創新與突破上,將岩彩的色域技法推進一大步。即使近年來AI生成藝術的快速進步,徐聖淵仍然確信以此新岩彩技法的繪畫方式,將不會被新科技藝術所取代。
---------------------------------------------------------------------------------------------------------------
邱奕寧 寂寞城市水墨 對話 曾新耀 城市語言秘境探索
邱奕寧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校期間就屢獲國內水墨大獎。在2017年,2021年同獲兩屆「全國美術展」水墨類金牌獎。2018年則獲中山青年藝術獎-中山獎 。邱奕寧的作品反映出了介於淡漠與熱切之間的自我追尋。看似靜音的畫面,同時顯示出了對於生活的眷戀和盼望。相當程度地與當代人的共同經驗產生了共鳴,讓觀眾們能夠沒有阻礙地進入畫作的氛圍之中。以台灣在地城市寫生出發,邱奕寧對於筆墨掌握是讓人目光為之一亮的。在《寂寞城市》裡的描繪對象,大量聚焦在建築物、植物、石塊、小山丘、海浪、海岸線等等,台灣社會所熟悉的日常景緻。邱奕寧將由點構成的植物、由線構成的建築物、由暈染的面構成的水面或岩石,展開了極度個人化的組構。邱奕寧的畫面構圖跳脫了傳統水墨的框架。她在掌握筆墨線條的表現精髓後,進而發揮並展現當代的新思維。邱奕寧在創作中要說的故事,都是從自身生活起居和自然空間來探討,畫中錯落堆疊的房子,造景造山,壘石種樹,都是在找尋內心中的自然桃花源。
旅美華人曾新耀,畢業自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碩士,曾在晴山藝術中心舉辦過兩次個展,由台灣旅居美國,並在美國藝術展覽多次。曾新耀藉由在不同文化下生活過的角度,梳理著大眾的共同記憶,也由微觀的角度呈現出大時代的脈動。透過景物留下了生活中種種的見證與記憶,也透過光線呈現出了希望與雋永的情感。曾新耀的創作,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將不同元素的獨立質感,統合地呈現在畫面上,從而表徵其特有的自然美學觀點。經由細觀曾新耀的作品,會見到許多極薄和極厚的筆法相互交織。在畫面中的輕薄局部,是可以看見畫布的原始肌理。而厚重的局部則是可以感受到油畫堆疊的扎實量體感。藉由兩種極端之間的多層次調性,除了構圖的獨特空間感之外,更形成無形氣韻在場景中流動自現。對於質感與空間的辯證,曾新耀也參照自悟的「東西方美學體系」,並放在一起探討。在攻讀舊金山藝術大學藝術碩士學位的階段中,曾新耀就以東方自然山水畫中的「留白」概念發展一系列的印象派畫作。曾新耀將「東方留白寫意」與「印象派光線感知」做了自然性的交融與疊合。藉由兩者的互補與取捨,形塑出具有東方美學底蘊的新印象寫實畫風。
疫情結束後,他開始旅行日本英國等地城市,走訪寫生探索不同城市之美。
---------------------------------------------------------------------------------------------------------------
陳偉毅 鄉間野趣漆畫 對話 胡浚諺 夢幻寫實油畫
陳偉毅是漆畫藝術家,畢業自東海大學美術系,1963年生。畢業同年,就獲得雄獅美術新人獎--優選。陳偉毅的漆畫創作,一開始便跳脫傳統漆器工藝的思維,朝向與繪畫融為一體的方向前進。以漆器精緻細膩質感為基礎,但捨棄原本繁複多樣技法,只留下單純繪畫元素。單純繪畫,卻又採用不單純的方式來演繹。吸取了中國工筆畫的精神,將花鳥細節更生動描繪,有時配以精簡截枝構圖,讓留白增多了想像空間。再加入西方素描觀念,將物體光影變化融入,使畫面更加真實逼真。也將漆器「蒔繪」或其他技術運用在作品之中,展現漆器之本質,也增添作品獨特風格品味。陳偉毅創作是以寫生為起始點,現居住在南投鄉間,觀察記錄生活週遭的生命成長與變化,自然花朵因應節氣開花,植物感應寒暑變色,鳥禽隨著季節遷徙,每一次都是感動,每一年都有驚喜。陳偉毅凝結自然美妙的一刻,呈現不平凡的深刻畫面。
來自香港也已正式移民台灣的胡浚諺藝術家,是1985年生,畢業自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多次參展香港Art Central國際藝博覽會。胡浚諺創作是從非常具象寫實花卉題材,提昇為世界風景的大境展現。風景中有其奇特花卉色彩,穿梭於宇宙山脈間,象徵生命能量的無限循環。胡浚諺的風景原始概念,常來來自生活旅行的不斷深入觀察。最近更將影像的素元素加入創作作品中,探討科技演進中,人們如何透過眼睛去觀察現實與虛擬之間互換交錯生成景象。而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在與過科技工具共存下,在藝術創作是要如何表現創作脈絡與延續?胡浚諺將透過畫布與色彩的呈現,給予觀眾新的視覺感受。
---------------------------------------------------------------------------------------------------------------
旅日韓籍陶藝家---柳濟閏以山為名的當代陶瓷
韓國陶瓷藝家-以山為名的陶瓷作品柳濟閏
畢業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陶磁器碩士,曾受邀參加過台北國際藝博會及上海西岸國際藝術博覽會及日本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他以山為名的陶瓷作品,創作靈感來自於小時候居住在韓國一個島上,他走遍高山及森林與海洋,他曾經認為山永遠都會在那裡,永不移動,仿佛永恆不變。但現在居住在京都郊外的一個鄉村,意識到山是不斷變化的事實,乍看之下似乎很簡單。但在我內心深處,也存在著像上述這樣的一些似乎理所當然的觀念。那就是將時時刻刻變化的心靈狀態像雕塑一樣呈現出來。我記錄下我每天遇到的人、景色、想法和經歷,通過這些作品,用我的獨特雕塑語言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希望觀眾通過觀看我的作品來反思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