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山藝術中心 Imavision Gallery

    「森呼吸」  台灣 / 日本 / 中國 木雕、素描、版畫 聯展

  • 展期

    日期:2023-03-04 ~ 2023-03-25

  • 地點

    晴山藝術中心

「森呼吸」  台灣 / 日本 / 中國 木雕、素描、版畫 聯展
參展者:王志文 / 董旻晋(董明晋) / 林志航 / 孫玉佳 / 耿傑生
    舟越桂 / 嶋崎達哉 / 山崎史生 / 任俊華 / 于凡
展期:2023.3.4-25
展場:晴山藝術中心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承德路七段286號2樓(S7美術館)
--------------------------------------------------------------------------------
王志文  1971年出生於台灣
2005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

小王子木雕系列作品--
  「小王子」系列我純粹是作一種生活的紀錄,和孩子互動過程我覺得有趣的部份,發現孩子個性上的本質,我把那些意象表現出來。到「扮裝」系列我試圖設想主題到創作中,納入美術史當然除了是自己主修的學科外,也因為當中有一種文化的傳承,除了作品的表現也可以在與孩童溝通的過程適時的放入一些審美和藝術教育的成分。我通常會翻閱些經典的名畫和孩子討論那些姿態和情境,他們最常的反應是想要模仿畫中人物的姿態,但我會延續「小王子」系列生活感的呈現,如我刻意保留孩童模仿與真實名畫間的那種諧仿的落差感,孩子的姿態我不會去矯正,應用的道具也都是一些日常他們常使用的生活物品取材於希臘雕像的「擲鐵餅者」,小朋友的肢體狀態與重心也是模擬雕像所呈現的運動感和節奏感,進而把人體的和諧與健美表達出來,但在小朋友的角色扮演下,男性健美的體魄變成瘦弱遜色的身軀,右手高舉的鐵餅轉換成愛吃的餅乾盒,站立的古典台座換成餅乾座,透過這些想像的差異,來創造另種視覺對比的趣味性

董旻晋 1980 出生於彰化二水
2009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台北

膜層意象 木雕
  董旻晋的木雕作品及單純約簡的造形,仔細研磨的質感,精心處理的木紋,處處營造出手感體驗,將視覺感知帶入情感層次。他以膜層的概念顯然來自環境現象:前衛舞蹈、人體攝影乃至行動藝術都可能是意象的來源。從語言的聯結來看,這張半具象的膜層是生活經驗的投影,文化感知的介面。董旻晋的雕刻作品---包覆造形與裸露構形的並置,印證了對照觀看對於視覺感知的交互影響。在雕刻的賞析過程中,因為看見了包覆造形,進而推設包覆內的構形;但也因為看見了裸露構形,從而明白包覆造形的由來。克里斯多的名作《包覆柏林國會大廈Wrapped Reichstag, Project for Berlin,1971-1995》﹝圖六﹞曾經引發德國民眾的心理情緒。當建物包覆完成之後,所有關於議會的歷史情結---包括全民選舉出的納粹政權以及後續的大戰災禍,都因為視覺變化而被喚起,回到記憶的時空之中。當然,包覆拆除後建築會恢復原狀,但是記憶不會消失,甚至包覆過的記憶也不會消失,它已經滯留於時間當中,將三度象限的空間意識徹底改變。從時間性的創作角度來看,董明晋的雕刻作品等於辯證了克里斯多的觀念。沒想到溫和柔美的木造雕刻,以一種清晰、解構式的實驗樣貌,實現了艱難的抽象命題。

林志航 1980年出生於台灣
2011大葉大學第造形藝術學系碩士畢業

壓扁ING系列
  作品訴說在資源枯竭下追求資源重新再運用,除了 原木質感及紋理外,更給人們一種新視野、新探討、新反省,在2010年第十四屆裕隆木雕創新獎獲得"網路人氣獎"<快樂的藝術家>作品尺寸雖小,但是卻能精準及精細的造型將藝術家天性表露無遺,實難能可貴。在2013年國美館青年典藏計畫中,也榮獲國家美術館典藏,並以林志航作品做為當年度收藏畫集之封面。作品也獲得2018年文化部藝術銀行典藏。他更陸續獲得大墩獎/三義木雕競賽首獎/磺溪獎/台灣工藝競賽創新獎/麗寶建設雙年獎-彩雲獎等獎項。《綠色計畫 - 木材質環保藝術創作行動》「環保」本是一種人為友善的介入環境,而藝術創作者透過創作回應我們身處的世界所面臨的問題,進而提供因應或解決的方式,這是身為藝術創作者都應有的社會責任。林志航此系列創作,即是經由收集大量的廢棄木材,聚積黏合後雕刻而成,而壓扁的鋁罐或鋁箔包造形和回收廢棄的木料邊材,都具有用過的、舊的、不要的 …… 等象徵性意涵,藉由雙重影射、交相隸屬,強化「永續利用」的概念。其實,無論是森林或樹木,乃至於任何生物,都有其再生性,具有汰舊換新的更替作用,在合理的經營與利用下,都是取用不竭的資源,基本原則就是保持生產與更新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使用者的「態度」!

孫玉佳 1981年出生於台灣
2011 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系碩士畢業

  孫玉佳〈迷人曲線〉在2011年國美館青年典藏計畫中,也榮獲國家美術館典藏。而玉佳的系列作品中她以具象寫實表現中帶入當代趣味的元素,生活化的題材讓觀者更易親近,也更易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女為悅己者容」,即使肉體受到再大的痛苦,為了美麗也甘之如飴。以《優雅的高度》和《迷人曲線》為例,蓄意將內部肉體擠壓的狀態外顯,藉由裡外的錯置,強化女性為追求迷人曲線背後所承受的龐大壓力。近期玉佳以水果造型結合旗袍等不同衣著質感,訴說女性一種甜美柔的一面,如西洋梨姊姊,香蕉姐姐 ,花生姐姐等。

耿傑生 1989 出生於台中
2012年台北藝術大學畢業

社會寫實的變奏木雕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研究所畢業,曾至日本多摩美術大學雕刻科研究所研習,於現代雕塑的眾多媒材表現方法裡卻選擇傳統木雕做為起始,曾獲四川明天雕塑獎入選及台灣國際木雕競賽裕隆創新獎等殊榮,主要創作以雕塑複合媒材為主。近幾年以人物木雕為題,嘗試描寫刻劃社會樣態,融合時事與社會面相,以一種縮小借鏡式的人偶狀態重新取樣出來,讓觀者在閱讀的同時,能夠丟進其他個人經驗訊息以此產生共鳴。

舟越桂 1951出生於日本
1975 東京藝術與設計大學畢業的雕塑

靈魂的雕繪者 –舟越桂原創素描及版畫
  [靈魂初會的素描]通常舟越桂是不用模特兒來畫素描草圖,全憑腦海中的意象以及心中的感覺,反覆用線條捕捉出剎那的「真實」,有時候,他會有意識地做些修改,所以素描紙上常留存一些並行多條的線條,或者是存在擦拭修正後的淡痕,而這一切,舟越桂都認為是他心靈探索的種種呈現。舟越桂的木雕創作雖似寫實為主,但他認為對著模特兒素描,容易被當前真實人體所吸引,起筆畫起來會無可避免地趨近於模特兒的外相輪廓,這時,想要呈現心中真實感覺的意圖反而被逼退位,無法在線條構建中,讓當下相應的感覺,經由手的運動,自由地流洩出來,所以有時不用模特兒的素描創作,心,反而更加自由。舟越桂曾在訪談說到所謂「原創」,那就是作出只有自己這個人才能做得出來,而又能讓人認同的作品。 藝術的「真實」不同於寫實主義,它是可以追溯到自己創作不可不做的理由,也可說是創作的真正根本源頭。所以舟越桂的原創素描不僅僅是他木雕製作的參考圖,更是創作靈感,原始感覺初顯的心靈痕跡。事實上,真正讓我感受到素描的強烈藝術感染力,是在訪遊捷克小鎮克倫洛夫( Cesky Krumlov, 號稱歐洲最美的小鎮)時,看到的賈克梅第作品展,在他素描作品中,那混亂如麻的線條、穿梭不同層次的痕跡、交叉的點、亂線的面、直讓現代人焦慮空無的眼神、文明壓力下的變臉嘴形,一下子從一種不可思議的混亂中跳脫出來,那種心靈的撞擊,實比看到北歐畫家孟克的「吶喊」還強烈。這也許對藝術有所追求的人而言,皆會有此種類似經驗,也就是說,「一旦我們對藝術的「真實」本體略有體會,就會放棄那表面看來有高度技巧或成熟又完美的構圖,反而會更專注於對真實感覺,人性存在的追求上」毫無疑問地,賈克梅第和舟越桂的素描皆是呈現藝術家對靈魂深處探索的精彩痕跡。舟越桂的素描除了用鉛筆、蠟筆和炭筆來描繪出他想要雕刻的形象,有時候也會用不同媒材如水彩、壓克力再加塗繪,藉以呈現更準確的感覺和效果。事實上如果我們細細品味舟越桂的原創素描,就知道他的素描作品其實就是一幅耐人尋味的畫作,呈現著他靈魂初會於世的一刻。
  舟越桂的版畫不同一般的版畫,它不僅僅只是素描稿的複製,對舟越桂而言,版畫創作是以不同的媒材、不同的方式,面對“湖心深處”的內在自我,不斷探索的結果。
這就如同他的素描,多半不是以模特兒做為眼前創作對象,而是純粹以手之運動去捕捉腦中醞釀的形象,直到藝術「感覺」到了、「真實」被捕捉了,他才以此素描為定稿,開始手作木雕。所以如果說,舟越桂的木雕是雕刻人類存在的靈魂,那麼他的素描就是靈魂初會於世的作品了,。
至於他的版畫呢?想必應是「靈魂交會」的結果了。為什麼?素描和木雕創作絕大部分都是舟越桂自己一人創作(木雕有助手部分相助),屬於創作者個人靈感的自由表現,但版畫製作除了素描原稿為參考外,舟越桂必須和工作室的多位技術專業人員同時合作,並充分溝通分享創作意念,才能製作出多幅的精彩版畫。那是一種創作意念交會的分享過程,雖然版畫不會如舟越桂在素描時有百分之百的自我發揮,但也經由和版畫專業人員的不斷研討、嘗試,許多新的表現方式得以呈現,甚至超過舟越桂原先預期的效果。除了與西方的版畫工作室如「冠點」(Crown point)和「版之工作室」 (Edition Works) 合作外,1997年舟越桂又從日本國內找到傳統浮士繪製版的「戶田」(Tadoshi Toda)老師傅共同合作製作版畫。浮士繪版畫製作的融入傳統的日本木刻版畫製作過程是不同於西方流程,創作者無須自己刻製,即使木雕家如舟越桂也是將原作素描稿交給「戶田」,然後由戶田決定如何下刀、印製,雖然最後製作結果是由藝術家決定是否同意或者修改,但版畫的製作詮釋權卻是落在製作者身上。剛開始舟越桂對此種合作方式還猶豫不決,但是戶田的三十多年傳統浮士繪製版的經驗,讓他一眼就能看透舟越桂在素描原稿中所暗隱的藝術真義,所以在製作“ 水之奏鳴曲”(Water Sonata,圖8 )的前兩張木刻板後,舟越桂就十分滿意,當時就立即同意付印發行。
  [美麗的靈魂交會]一般來說,木刻版畫製做出來的版畫作品,其尺寸都不太大 。但在1997年,舟越桂和戶田共同合作製作出大型版畫“冬之語”,該版畫的尺寸80*60公分,實不小於銅版蝕刻版畫或石版所製作出來的尺寸,而且其色彩又是如此高雅美妙。在2001年木刻版畫製作過程裡,舟越桂甚至要求木刻製作者更大膽地放開,更勇敢地去詮釋他的素描,而不一定要完全忠於原稿,這是因為舟越桂相信版畫製作者長期工藝所累積的藝術直覺,常能和他的作品起相互的衝擊,從而在製作過程中產生更佳的表現效果。
2001年的木刻版畫系列如“似水”、 “水之味”,其色彩是如此地清新美麗,帶有水彩靈韻透明的效果,完全有別於1998年在「冠點」工作室以蝕刻法製作出的“月昇之前”。
看到這些密切合作所創造出來的相乘藝術效果,啊! 這不正是創作者、製作者靈魂相互交會,相互融合激盪後的美妙結果嗎!
  “三位一體”無有分別,舟越桂的版畫,並不像他的木雕、 素描時有新作發表,舟越桂幾乎是每隔幾年才會以不同技法創作一批新的版畫。對舟越桂而言,每一次新技法的嘗試,雖會讓他吃盡苦頭,但也讓他意外地找到新的意念、新的形式,完全有助於往後的木雕創作。曾有人在訪談中問到舟越桂『他是否覺知在創作過程中,二度空間的素描及版畫和三度空間的木雕有所不同?』,舟越桂作了如此地回應:『對一位追求、探索人類靈魂的創作者而言,不管他是用何種媒材、何種技法,其結果皆是相去不遠,差異不大。』,『或許,木雕具有實體,你能觸摸它、感覺到它的存在,而素描雖是二度空間卻隱含三度空間要素,甚至對我而言,素描擁有更大、更深、更自由的表現空間,它能涵蓋諸多形式並以更強的藝術方式表現出來。』,『版畫對我而言,也如同素描之原創,只是版畫也有它特別、獨有的藝術表現效果,而那些卻又是素描所沒有的!』。

嶋崎達哉 1964生於日本岐阜縣岐阜市
1987 多摩美術大學雕刻科畢業
1989 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保存修護技術碩士

寫實古典木雕
  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創作當代木雕,並結合日本古法漆藝多層上色的表面處理,創造當代木雕藝術的新古典人物的表現新手法。

山崎史生 1974生於日本兵庫縣
1998 B.F.A.,多摩美術大學雕塑系,日本東京藝術與設計學院

從素描變奏到木雕
  作品以同塊樟木進行頭與軀幹的雕刻後再上以顏色,為傳統日本佛像木刻技法,稱之為「一木造」。山崎的「安靜的鄰居」系列作品開始於2006年,他將各種家畜等動物擬人化。動物的頭有著可愛小孩童的身體,卻帶著寂寞悲傷的眼神,創造出一種無可比擬的存在感,同時給觀者些微平靜的感知外也透露著某種乖戾感和不安氛圍。 藝術家曾說過:「這是可能的,之於我作品上的多變的原因,我能肯定地說,透過作為創造者內心的反射,在各種模稜兩可的形式上,我想找出一種無庸置疑的存在感。」

任俊華  1978 生於山東
2005 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現居北京

鄉土寫實木雕
  我想通過我和木頭的對話,達到到我內心的一種平安。我想這種平安同樣具有超越性,這是我創作的原動力——我想用一件件的作品來傳達這種平安。木頭是一種普通卻又奇妙的材料。如同人一樣出於塵土又歸回塵土,同樣也符合生命生長的規律。她溫暖柔和,與人為善。有疤結,有裂痕,就像人的不完美一樣。用它表達我想表達的人物,再好不過。通過幾年來的摸索,無論在材料上、技法上還是在思路上,都相對成熟起來。在接下來的創作中,我的作品將會以多個系列的形式呈現給大家
他得木雕作品及是從生活體驗及記憶中提取內在精神,透過動態肢體動作,來表現人與人及動物之間一種互動,這就是藝術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