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2021-09-26
「布料是他的油彩、熨斗是畫筆」纖維藝術的蒙太奇
「布料是他的油彩、熨斗是畫筆」
纖維藝術的蒙太奇
文/張家馨
劉棟:「我想要透過我的力量,讓年輕人也能夠一起加入、重視纖維藝術這個領域」
織品創作在眾人的想像中總和女性的形象以及工藝產品劃上等號。然而,早期美國對織品的想像較為包容,在美國家庭或個人中,以女性的角色會特地以平常生活故事或重要節慶設計相關的圖案縫紉在被單上,特別做為紀念與慶祝。它雖然與我們對纖維藝術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上應具有其實用性扮演的角色不太相同,卻是為纖維藝術與織品在藝術領域當中奠定重要的基礎。目前美國已在在德州,肯塔基州等地建立許多纖維藝術博物館。
在台灣,鮮少有男性願意嘗試以織品做為創作的主要媒材,纖維藝術家劉棟則是完全相反。在他的工作室,收藏了五千多匹出自不同布料設計師設計的布款,他對布料的迷戀,也因此和許多精品合作的布料設計師成為好朋友,總能第一手拿到最新、最獨特的布款。
劉棟早期全家移民至巴西,並在那裡就讀巴西聖保羅泛美藝術學院。藝術家因受母親影響,於藝術學院畢業之後移居至紐約生活便開始從事花藝工作,並未直接投身擔任全職藝術創作者,直到1990年返台後,在某次的因緣際會下認識到布料的美,才讓他重返藝術創作的領域。
纖維藝術蒙太奇
「Chuck Close的作品近看是由數個抽象圖案組合而成,遠看卻是呈現一個寫實的人像,啟發了我想要用布來創作的靈感。」美國的藝術文化可說是影響劉棟創作的重要因子,特別是藝術家Chuck Close(1940-2021)的作品,因此劉棟開始嘗試以各種材質及花色的布料,以馬賽克拼貼的方式創作。
在劉棟第一個系列的創作中,他將各式花色的布料以同樣大小的方格組成,近看時可以清楚地觀看到每一個布料當中別緻的色彩及紋路,遠看時卻是一幅由數個方格子組成的人物肖像。馬賽克式的拼貼,開啟藝術家纖維創作的第一道門,並接續嘗試以此手法創作出蒙娜麗莎像、人物肖像以及臺灣的街景等圖像。
「光是一個格子的深淺不對,就會影響整個圖像的生成,所以要一個一個去找尋合適的花色和布料。」劉棟分享,馬賽克式拼貼的創作非常耗時,由於它是需要透過數個方格組構而成,與油畫創作不同的地方在於,無法直接透過顏料來調和顏色的深淺,在創作的過程中必須隨時退遠觀看畫面的造型與立體感是否如期成形,倘若這當中因為其中一個格子的顏色或花紋造成的些微落差,都有可能影響最終呈現的效果,藝術家必須在茫茫的「布海」中,找尋到最適合的布料才能夠完成一件作品,因此看似一幅簡單的人像,卻需要花上數個月的創作時間。
「很多纖維藝術家都是用素色的布,但我希望能夠展示這些布料上不同設計的美。」劉棟說,如果用單純素色的布料來創作,或許整個創作時程就會簡單許多,但是正因為這些布料藝術家的設計,讓每塊布料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性,啟發他想要將這些布料當中獨特的美,同時展現在創作中。
馬賽克的拼貼創作,滋養了劉棟對於對象物的敏銳度、他對於每塊布料的特性以及解構後呈現效果,進而使得他發展出另一個自由拼貼」(Freehand Patchwork)的系列創作。劉棟雖然自稱這個系列叫做自由拼貼」(Freehand Patchwork),但它更像是藝術家在美感經驗與創作技巧達到一定的熟稔度,能夠逐漸褪去縝密計算的框架,使得作品更為柔韌、更為自在。
在劉棟自由拼貼」(Freehand Patchwork)的系列中,作品不再是由方方正正的格子組合而成,它更是利用隨機裁剪的布料,在有秩序的排序下構圖,重新組構成新的圖像。其創作邏輯更為接近繪畫創作,有厚疊、有景深、有光影變化、有立體感。
劉棟的作品在系列與系列之間的轉變,就有如許多寫實繪畫的藝術家在創作的後期,漸漸地朝向以色彩及造型為主要導向的創作,更為著重在整體線條與的呈現,逐漸屏棄以寫實技巧為首的創作。
布料是他的油彩、熨斗是畫筆
「我喜歡用布來畫畫。」纖維藝術與油畫創作在技法和媒材上雖然是大相逕庭,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卻有著一定的相似度,對於劉棟來說,拼布的創作就像繪畫一樣,他只是換了另一種媒材。
不同款式、質感、紋路、顏色的布料就如同五言六色的油畫顏料;熨斗將它們擺佈固定成形就像畫筆的作用一般;透明線材的壓線過程在布料上細膩地刺下,並且隱匿在色彩豐富絢麗的花紋中,有如油畫創作中添加異材質營造出的肌理質感,替作品增添另一層視覺層次。
壓線的細節,除了做為固定布料的一種方式,更是在視覺感上增加另一種層次。
油畫創作需要打底,纖維創作抑是如此。劉棟分享,在他拿到一塊新的布料時,必須先將布料上漿,使得布料在創作上能有一定的硬挺度,就如同油畫創作「打底」的這道程序。而上漿這樣的動作在纖維藝術創作上並非必要,但是對劉棟來說卻是缺一不可的重要步驟,它就像是與新布料的初見儀式,不急不徐地幫布料上漿,透過這道流程能夠加深藝術家對每一款布料的印象,其花色、質感與特性都將烙印在他的腦海中。
今年(2021)十月,劉棟將在晴山藝術中心舉行《色動‧心動》創作個展,將回台後儲備多年的創作能量一次在這次的個展中亮相。本次展出的作品除了前文提到的馬賽克系列、自由拼貼」(Freehand Patchwork)系列,另外帶來藝術家最新系列的創作,嘗試將中國水墨當中,彩墨融於水這個過程中的漸層及渲染之美,透過各式花布的疊合、縫紉、交織等技法來呈現。
「早期的作品是希望獲得纖維藝術界的認同,現在的作品是希望得到自己的認同。」劉棟說,隨著自己創作的脈絡發展至今,漸漸在這過程中理出不少心得,除了創作技巧更為純熟外,最重要的是,更能明確地傾聽到自己的聲音,瞭解到自己真正想要創作的東西。
纖維藝術在台灣的發展
專訪當天,正當我們一群人正在話家常時,劉棟突然收起原本的笑容嚴肅地說:「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想要說。我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人加入纖維藝術的創作。要如何讓它在當代藝術中佔有一席之地,也是我不斷思考和持續進行的事。」
劉棟說,在美國纖維藝術的創作正日趨崛起,許多以當代藝術為主的畫廊或美術館,出現了許多以纖維藝術作為主題的展覽,嘗試擺脫織品在過去長年以來與「女性」劃上的等號,以及傳統我們對纖維藝術與手工藝相連結的既定印象。除此之外,近年來美國許多當代藝術家更是以纖維藝術創作,來表達他們對身份以及性別認知的訴求。
纖維藝術在台灣的當代藝術中,其關注度、包容度,以及普遍度與美國相比,確實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劉棟雖為華人藝術家,經過長年潛心於纖維藝術創作的積累,研究出不少獨特的創作技法,因此經常受邀到歐洲各國授課演講,在歐美國家打出知名度。這次的個展《色動‧心動》除了是劉棟回台後暌違多年的個展,他更是希望藉由本次的展覽,讓台灣更多人能夠認識纖維藝術這樣的創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