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山藝術中心 Imavision Gallery

最新消息 | 2025-09-13

《幻域》在東方--- 沈亭妘&羅上宇&馬維均 聯展

撰文者:王襦萱

《幻域》在東方,奇幻文本與當代書畫的型變和擴延



文 / 王襦萱



  在當代台灣藝術語境中,青年藝術家對心理、情感與身份議題的探索,正逐漸成為研究與評論的焦點。近期舉辦的《幻域》聯展,邀請沈亭妘、羅上宇與馬維均三位藝術家,以人物畫及超現實題材為核心,透過水墨、紙本設色及膠彩等媒材,創建出介於現實與幻象、心理與符號之間的藝術空間。展覽名稱「幻域」既指涉模糊的心理與感官空間,也象徵青年藝術家探索現代社會中情感與身份交錯的實驗性場域。



  沈亭妘的創作以童話、寓言及神話元素為敘事核心,透過水墨技法與色彩層次的處理,構建出夢幻、曖昧且多層次的心理場景。她的作品中,角色既是敘事角色,也是心理象徵,反映現代人在快速變遷社會中對情感連結與自我探索的需求。例如,《地下三首像》描繪了一個正在經歷精神蛻變的靈魂。人首鳥與三頭天使共生,象徵人性與野性的永恆角力。埋入地底的封閉空間與黑暗土壤構成儀式性的孕育場域,呼應古代神話中生命在冥域完成再生的象徵。此作品不僅呈現超現實意象的建構,也以水墨捕捉心理蛻變的微妙張力,凸顯當代水墨在心理與符號表現上的可能性。《童話巡禮》延續《地下三首像》的敘事,描繪靈魂脫離地底束縛,踏入現實與夢境交錯的過渡空間。畫面中倒地的騎士與旁立的公主象徵舊秩序的解體與靈魂守護的一面,呈現角色在心理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面向。這種過渡場域的呈現,使觀者能感受到角色心理從束縛到覺醒的流動性,展現當代水墨在敘事心理場域建構上的新實驗。



  在《每一顆果實都是靈魂的循環不息》中,沈亭妘以寓言形式描繪生 命循環與靈魂轉化。鳥從樹上跌落、融入土壤,再從土中萌芽,最終化作人首鳥,象徵重生與精神蛻變。樹木、土壤與夜空構成過渡場域,使靈魂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具體呈現。人首鳥的造型呼應中世紀藝術中奇異混合生物的傳統,將死亡、新生、跌落與萌芽的循環寓言化,展現水墨媒材在象徵性敘事上的彈性。



  羅上宇則將創作重心放在人物與靈獸的融合之上。他延伸自身研究所時期對於人體、動物與怪異形象的探索,透過將人與動物特徵結合,形成具有超現實氣息的視覺符號。在他的作品中,靈獸不僅是超現實的想像,更是對現代人潛意識的具象化表達。羅上宇以昆蟲、鳥類等自然生物作為象徵元素,結合人體與動作語言,呈現人類在社會規範與個人欲望之間的心理張力。



  羅上宇的作品探討了人類心理、情感及靈魂的矛盾面向。在《千年前的你》中,他以膠彩、紙本與銅箔呈現一位跨越千年的少女,骷髏與花的並置象徵時間奪去肉身卻無法消弭生命的溫柔與記憶。觀者透過畫面,得以感受到歷史與個體記憶的交錯,以及生命的脆弱與永恆性。《慾望空間》則以強烈的紫色與螢光色對比,描繪社群時代的嫉妒與無止痛苦。蛇型怪物與分裂出的虛假面具,象徵人類在情感、社交與自我認同中所經歷的掙扎與偽裝。作品中的荊棘骨骼與十字架般窗戶暗示宗教或道德對個體的規範,使整體畫面呈現真實與幻象交錯的感受。



  馬維均的創作則聚焦女性形象、母職心理與超現實場景的探索。她以紙本設色、膠彩及銀箔等媒材,結合神話、符號與肢體語言,呈現情感壓力、代際創傷與自我探索。作品如《蝕蛀》表現人類在資訊高度流通的現代社會中對財、色、名、食、睡等欲望的沉溺,內心如蟲蛀般逐漸消耗。水墨的流動性與層次感將心理焦慮與渴望可視化,使觀者得以感受現代社會心理狀態的深刻張力。



  在《流影之懷》中,女性對母職角色的卻步與社會對「完美母愛」的期待形成緊張關係。散落的白色星點象徵內心微光,暗示心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可能性。作品透過娃娃象徵代際創傷,使觀者能理解心理經驗如何在世代間傳遞。《托息》(2025,紙本設色,60 x 38.7 cm)則描繪孕期夢境中的大象與馬戲團場景,呈現母性心理冒險:未知、挑戰與驚喜共存。直視觀者的女性角色象徵面對未知的勇氣與自我覺察,水墨線條的流動性與場景的空間層次呈現心理張力與情感探索。



  《守夜》描繪自我療癒過程:下方女性象徵歷經痛苦的「自我」,上方女性以守護姿態安撫受傷自我,頭戴瘟疫醫生面具與背後天使翅膀賦予精神庇護與療癒意涵。《噬實》則以顛覆感官的方式探討自我被外界刺激支配的心理困境。《漫衍》描繪人際情緒感染與自我界線失控,深紅背景與黑色蝴蝶象徵未化解的潛意識情緒,呈現心理與社會互動的可視化。



  從材料與技法角度來看,三位藝術家均突破傳統水墨框架,探索心理、符號及敘事層面。沈亭妘的《鏡中的你在虛妄中燃燒》以格林童話角色為原型,透過火焰、青鳥與角色互動,表達靈魂與自我選擇的張力;《人魚偶》與《人魚偶之棺》則將古陶俑造型轉化為介於生死與靈魂間的曖昧存在,利用材質與形式創造心理投射空間。馬維均的作品以母性心理、代際創傷與情感壓力為核心,使觀者在心理共鳴中體驗自我與他者之間的情感互動。



  當代水墨的特質之一,是透過「流動性」、「層次」與「留白」創造心理與情感表現的空間。《幻域》中沈亭妘的人首鳥系列、羅上宇的靈獸符號以及馬維均的女性心理描繪,皆以水墨形式建構多層次、符號化的心理景觀。觀者透過視覺符號、角色互動與敘事線索,得以進入心理場域,感受情感張力與身份模糊性。三位藝術家皆在東方水墨傳統基礎上,融合西方超現實、心理象徵及敘事元素,使作品同時兼具地域性與跨文化特質,拓展水墨媒材表現力,並以符號化手法呈現心理與情感的複雜性。



  總結而言,《幻域》展覽透過三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呈現當代水墨在心理性、符號性及敘事實驗上的可能性。沈亭妘以人首鳥與童話角色探索靈魂蛻變與心理過渡,羅上宇以靈獸符號揭示潛意識張力,馬維均則以女性心理與母性經驗呈現情感壓力與代際創傷。三者共同展現水墨藝術從傳統媒材向當代心理敘事、符號化表現及跨文化實驗的轉化,使觀者能在模糊、曖昧且充滿心理張力的「幻域」中,重新審視自身的情感、身份與心理經驗。



相關連結

非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