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山藝術中心 Imavision Gallery

最新消息 | 2024-10-19

蕉林花影

撰文者:陳偉毅





  「你是一個繪畫界剛出道的人」,很喜歡這樣的說法,這是一位學弟,卻也是位資深畫者對我說的話。沒錯!離開學校投入職場,一晃便已三十年載。人生三十而立這似乎隱喻著,是要在繪畫上獨立起來了吧!



  結束遠離家鄉,也結束工廠經營管理的日子,開始與漆器正式結緣。雖然喜歡傳統漆器工藝的內斂,也喜愛製作漆器過程的手磨觸感,但本著經營習慣考量,還是從商業產品入手,開始了「咸豐草工坊」的手繪漆器商品日子。連續八、九個年頭過了,筆尖順了,漆流平了,手握慣了,心卻癢了。偶爾,就想在平塗裡加一些調子,就想在調子裡加一些筆觸,隱藏在身軀裡繪畫的靈魂,一直想出竅。幾次參與展覽的機會中,雖然提出作品,但發現自己仍舊擺脫不了以工藝出發的箝制,或許是商業行為的慣性、或許是對繪畫的生疏、或許內心尚未真正解放,當下的作品並沒有感動自己。回憶當時想法,只是想在工藝裡加入繪畫元素提升增加價值,然而不只親朋好友,連身邊最重要的人都鼓勵我,贊成我轉換跑道,回到自己原本熟悉的繪畫道路。於是我將「器」改成「畫」,年過半百後開啟人生另一個開始,做一個繪畫出道者。



  一開始投入漆藝創作,我便跳脫傳統漆器工藝的思維,不強調多樣化的技法表現。「漆」如同水彩、油畫、水墨、壓克力,它不過是一種材料,是我用來繪畫的素材。漆很黏稠,加上自然陰乾的條件,繪製的特性就是慢,這與我的個性倒是不謀而合。以前在學時期,自己就偏好精細素描、古典油畫之類的課程,這類科目強調專注、耐性及細心,對我來說本該如此,也一向如此,所以並未刻意,反而是種習慣。實際上,由於漆器是東方素材,加上我的題材一開始便聚焦於花卉蟲鳥,自然成為工筆花鳥的沿續。另一方面自己畢竟是主修西畫,因此遂在作品中,加強了主題的立體明暗,植物花卉陰影也緩緩帶入,直到將「光」直接大剌剌的赤裸呈現,變成我以漆做畫的最大特色。



  寫生是我畫作的起點,觀察記錄生活週遭的生命成長與變化,花朵因應節氣開花、植物感應寒暑變色、鳥類隨著季節遷徙,每一次都是感動,每一年都是驚喜。我的作品正是凝結這一刻,呈現平凡或不平凡的畫面。作畫隨遇而安,哪裡遇見感覺便記錄當下,對什麼感到興趣便來種棵什麼,每日感受它們變化;或者在某條路旁某個水溝邊,發現有意思的樹或花,便時常經過以抓住美麗瞬間,也常觀察追蹤週遭的三十餘種禽鳥,細看牠們的肢體羽毛隨時記錄,這些都是我的日常,最終都成為我的題材和畫面。許多人創作背後總有相關理論支持,或是有很多特殊意涵在其中,我則不多加思索,僅僅描繪身邊所見,補捉每一個偶遇的瞬間,紀錄每個生活中的短暫片段。



  我喜歡在白天作畫,太陽昇起大地甦醒,萬物欣欣向榮,此時,光源的移轉變幻,花瓣樹葉交織在陰陽暗透間,最是迷人,在日間作畫最能與創作主題接近,晨昏間感受光影變化並將這些能量轉入畫中。原本的工作室在南投集集老家旁,附近有許多香蕉樹,它們多矗立於荒廢的田園或田埂邊,常常單株獨立,或三五成群,每棵樹的造型輪廓清楚,葉片排列疏密參差,葉脈似編織般玲瓏有緻。它們在陽光照耀之下,或新生或枯黃,或正面或背面,舞動不同節奏,我看到大自然色彩的奧妙,同時有人則見識到人生不同階段歷練。



  搬進新工作室,視野更加遼闊,心胸更加寬廣,可以更加心無旁騖的創作。此時接獲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的邀請展,不勝感激。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依舊身旁為伴,我會繼續感受體會、繼續忠實記錄,這是給自己的期許,也是給自己的訓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