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山藝術中心 Imavision Gallery

最新消息 | 2023-08-27

Beyond skill -進乎技矣

撰文者:晴山藝術中心

Beyond skill -進乎技矣



當代水墨聯展



詹榮輝/張躍懷/周姿廷



 



展期:2024.9.7-28(週日ㄧ公休)



開幕座談:9月14日週六下午15:00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現代水墨中心 晴山藝術中心



指導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藝術學院



-----------------------------------------------------



進乎技矣



策展人|台師大美術系教授 吳宥鋅



  審美趨勢總是來回反覆的,時尚如此,藝術也如此。這個時代我們期待與要求藝術家要作自己、要有叛逆精神;但逆反總得有個對象,而那些對象,通常就是當下環境中我們習以為常的某些「主流」觀點。所以有時我們以為的傳統,對某些世代來說,反而是新穎的;而我們以為的前衛,對某些世代來說,反而是從小聽到大的陳腔濫調。



  試想一下,當你從小就被要求畫別人沒畫過的主題、用別人沒用過的材料、作沒人做過的事,看的是抽象與唯心主義的繪畫,作品論述都是哲學思辯的堆砌,在你成年後,這些所謂的現當代藝術主流,是否還會讓你覺得前衛?二十年前,我跟許多同學在現代藝術教育的環境下,就曾認為純粹的徒手繪畫比特殊技法更迷人,精準的素描比隨意的塗抹更有魅力,寫實比抽象更能表達自我,可當時「反技術」的繪畫與「反繪畫」的藝術,才是我們被要求與期待的樣子,但後來我們許多人的創作,卻是朝著反方向在發展。



  二十年後,這個現象仍在發生,如同有人提出反成長主義、反效率主義、以及提倡匠人精神一樣,這些看似往回走的主張,並非無視當下,相反地是對當下的一種反動。同理,當我們一直強調創新、只在意新風格的視覺刺激時,這些看似回歸傳統的手法與作品,到底算保守還是叛逆呢?展現時代未必只能靠橫空出世的創新,逆潮流也是在展現時代、回應時代。



  這次我挑選了三位台師大博士生,他們都受過現當代藝術的觀念訓練,但他們選擇的作品風格,卻有著大量的經典藝術手法與元素:如詹榮輝的作品,我們能看出他過往在工筆線條上的訓練,以及對清雅用色的偏好,這些都屬於古典工筆畫的特質;換言之,如宋畫般的高雅氣質與氣韻,是他所追求的藝術核心價值,亦是他喜愛水墨畫的根本原因。張躍懷的作品,則能明顯看出他在傳統山水筆墨上的扎實訓練,蒼茫的用筆、乾淨的墨韻、游移透視與淺絳用色,皆有來自新文人山水畫的風韻,當多數年輕世代都放棄筆墨時,他仍選擇以筆墨為核心語彙,紀錄與表現自己的當下。而周姿廷的作品,則多次在各種風格間跳動,或寫實、或抽象、或水墨、或膠彩,唯一不變的,是她總用一種理性的態度在創作,展現學院派所要求的綜合表現能力,所以作品中的寫實部分,能讓我們看到她優秀的造型能力,而畫面裡特殊的部分,則有其明確的理論依託,是誠懇地在追求技術與理論的併行發展,而非討巧與詭辯。



  這三人無論是堅持工筆審美、新文人筆墨還是理性的學院派構成,都有著對特定「技術」的追求,而當追求技藝變成是一種觀念,就不能被單純的看作工匠。因為過去的技藝磨練,是為了服務特定的階層;但當代,所謂的匠人精神,則是服務於自己的。換言之,我們都可以在這些人的執著中,瞥見他們對水墨、對繪畫、對藝術的信仰與信念。



  莊子在庖丁解牛中,借庖丁之口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技藝的磨練,必須有著超乎于表象的追求,那便是道;但也不能只談道沒有技,那很容易淪為國王的新衣;因此以技入道,這種以中道為主,並力求動態平衡的觀念,對於當代的我們仍有深刻的啟發。



 



相關連結

非池中